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1],由于学校人员众多,相互接触也比较频繁,要想有序开展教学工作,学校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就要严格落实,提高在校人员对疫情的认识,加强舆论引导,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控,促使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得到系统化、规模化的有序实施,打造健康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本文针对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策略进行了充分解读。
一、加强课程开发,开展预防知识竞赛,提高安全意识[2]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所有学校都推迟了开学时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不仅要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铸造学生健康的体魄,结合疫情的特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为做好开学防控,在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方面,学校可以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强化全体师生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普及防控常识。例如,学校可以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邀请专家、医护人员到校讲解,形成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资源;在了解各种突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印制《新冠肺炎病毒预防小常识》,发放给每一个师生;开展预防知识竞赛,运用互联网手段,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网上测评,形成系统数据。学校要让全体师生在资源开发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筑牢生命防线。
二、开展预防管理,避免相互感染,增强科学防范意识
学校要加强预防管理,采用合理的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策略,科学组织,明确分工,以强化科学防范意识为目标,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例如,学校可以成立指挥领导小组,协助校长做好全面防控工作,小组成员负责日常防控;成立疫情报告小组,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小组成员协同各班主任搜集本班的相关数据;成立疫情处置小组,对疫情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在成立相关团队的过程中,学校要做好针对上课出勤、身体健康等情况的晨检、午检,建立疫情快报制度,实行零报告制度;停止聚集性活动,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保健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使管理过程更加科学、有效;还要科学组建预防管理团队,做到责任到人,避免相互感染,促使师生的防范意识得到强化。
三、利用教育宣传,塑造健康体魄,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要以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为前提,以帮助师生塑造健康体魄为基础,展开教育宣传。为使校园工作有序展开,学校可以利用教育宣传的形式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如可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搞好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认识,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及时播放相关报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除了增加师生对相关传染病的认识,学校还要强化对学生健康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提倡绿色饮食、健康锻炼,促使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几率。学校要通过教育宣传,塑造学生健康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促使校园工作有序展开。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倡全员参与,构建系统防控体系
学校对校园公共卫生事件的抽检既要有序,又要优质、科学,以系统化管理机制构建为前提,构建系统防控体系。学校可以评价为辅助,提倡社会、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对有关预防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例如,学校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校园平台中,就师生身体健康情况、公共卫生应急措施及相关安排进行资源共享,允许有关人员登录平台查看、留言、评价,从有效和长效的角度出发,在全员参与中连接各项预防工作,构建契合校情实际的防控体系。同时,为完善评价机制,对各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学校可按照发生前预防体系、发生中控制体系、发生后制度体系等进行多层次评价,还要结合多内容、多主体参与的情况,从多个角度做出相应评价,实现有效、科学、全面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总而言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的校园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可以从课程开发、预防管理、教育宣传、完善评价等多个角度出发,细化各个环节,在契合校情实际的基础上,强化学校对各种防控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部署,全面提高学校的应急防控能力,打造健康校园生活环境。
文章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ggwsyyfyx.cn/qikandaodu/2021/020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