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共卫生和环境质量推动影院提质增效升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历经“非典”“雾霾”“新冠”等诸多挑战,人民群众对公共设施卫生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强。可以预见,疫情结束之后,改善影院公共卫生状况,有效提升影院环境质量,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观影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影院提升综合实力,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进而赢得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抓手。
1加强影院公共卫生和环境质量建设对于影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影院的公共卫生和环境质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一方面,影院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其温度/湿度、含氧量、可吸入颗粒物和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的合理控制,以及空间中细菌、病毒、异味的有效去除,对于提升影院公共卫生水平、环境质量和观影舒适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影院作为人群密集场所,做好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应对,将使影院在健康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和青睐。
在观影需求持续推动以及行业政策引导下,近年来我国影院建设成绩卓著。一方面,在银幕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顺应高品质观影体验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影院经营者在提升影院视听质量和观影体验上下功夫,影院软硬件基础设施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健康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影院愈加重视公共卫生和环境质量建设。许多影院购置了空气净化器、紫外消毒灯等设备,一些影院甚至部署新风系统,对空气实施过滤和净化,以保证影院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和舒适观影需求。许多影院制定完善了内部卫生管理办法,由专职人员对影院卫生进行清扫维护,定期对暖通系统进行清洁、杀菌和消毒,进而确保影院公共卫生水平和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看,影院的这些工作大有裨益,对于影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疫情之后大众对于自身健康保障更加关注,影院公共卫生水平和环境质量将成为影响观影体验和观影行为的重要因素,成为影院能否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和营收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此外,影院在公共卫生和环境质量建设上的努力,对于保障影院员工队伍身心健康、提升运营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维护影院系统设施良好运行、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运营也不无裨益。
2相关公共设施卫生状况和环境质量建设的对比分析
以影响公共设施卫生状况的重要因素——室内空气质量为例,目前涉及这一领域的,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标准体系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的LEED标准体系(在美国部分州和一些国家已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2003年引入我国),绿色事业认证公司(GBCI)和国际WELL建筑研究所(IWBI)的WELL标准体系(2015年引入我国),以及英国建筑研究组织推出的BREEAM环境评价法(2015年引入我国)。其中,LEED和WELL标准体系具有公开发布的指标体系,BREEAM则需根据认证项目实际情况实施复杂的个性化评估体系设计并完成评估,在污染物浓度方面一般不超过项目所在国相应国家标准的最大值。
相应地,我国已制定实施GB/T -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GB -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T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学校等各类公共场所的建筑设计标准,以及高铁、民航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标准,也对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进行了规范。
LEED、WELL标准体系与我国相关标准体系在指标体系设计上略有差异,我国标准体系在部分应用场景上针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甲醛、PM10、PM2.5等指标的要求更为宽松。相比而言,WELL、LEED等国际标准体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旨在全方位解决人类居住健康问题;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和民用建筑标准则立足国情,区分了Ⅰ类和Ⅱ类民用建筑(Ⅱ类指标要求较Ⅰ类略低),并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省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而制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绿色可持续建筑理念的室内环境标准。
表1 典型公共设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公共设施绿色建筑室内(国际)通用户外环境民用建筑室内影院民航高铁博物馆展览区医院诊室参考标准LEED标准/WELL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T -2007《电影院星级的划分与评定》CCAR-25-R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TB/T 1932-2014《旅客列车卫生及检测技术规定》JGJ 66-201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GB -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温度夏季:22~28℃;冬季:16~24℃夏季:≤26℃;冬季:≥ 18℃夏季:24~28℃;冬季:18~20℃夏季:26~28℃;冬季:18~20℃夏季:25~27℃;冬季:18~20℃20~24℃相对湿度95%以上时间保持在30%~50%夏季:40%~80%;冬季:30%~60%夏季:≤70%;冬季:≥ 30%40%~60%40%~70%夏季:45%~60%;冬季:35%~50%空气流速夏季:≤0.30m/s;冬季:≤0.20m/s夏季:≤0.30m/s;冬季:≤0.20m/s≤0.50m/s≤0.50m/s新风量≥30m3/人·h≥30m3/人·h1、2、3星≥18m3/人·h;4星≥20m3/人·h;5星≥25m3/人·h≥25m3/人·h≥20m3/人·h≥20m3/人·h医疗用房≥40m3/人·h,人多区域采用可变新风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辅以机械排风甲醛≤0.034mg/ m3≤0.1mg/ m3≤0.1mg/ m3≤0.1mg/ m3PM10≤0.05 mg/m3一级指标:年均≤0.04mg/m3,24小时平均≤0.05 mg/m3;二级指标:年均≤0.07mg/m3,24小时平均≤0.15 mg/m324小时平均≤0.15 mg/m3≤0.05 mg/m3户外二级标准时,粗效与中效过滤器两级过滤;户外为三级标准时,增加一道高中效过滤器PM2.5≤0.015 mg/m3一级指标:年均≤0.015mg/m3,24小时平均≤0.035 mg/m3;二级指标:年均≤0.035mg/m3,24小时平均≤0.075 mg/m3≤0.03mg/m3≤0.25 mg/m3TVOC≤0.50 mg/m3≤0.60 mg/m3≤0.60 mg/m3细菌总数≤2500cfu/m3≤2500cfu/m3≤4000cfu/m3其他要求过滤设备要求微生物一次通过率不大于10%,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不大于5%
文章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ggwsyyfyx.cn/qikandaodu/2021/0215/365.html
上一篇:南京韧性城市建设对策思考
下一篇:全媒体背景下公共卫生科普信息传播视觉设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