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0 引言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使得人口流动更加频密,客观上有利于传染病的传播,与此相关的公共卫生风险加大。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型禽流感、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等传染病疫情暴发所引发的公司卫生危机事件,特别是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财政支持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总结应急管理体系在设计和运行和管理的不足之处,对于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首先对我国卫生应急系统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充分发挥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群防群控,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在后续防控特别是严防疫情反弹,以及应对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次生灾害等方面仍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虽然中国与世卫组织协作,将疫情的预警以及防控经验时的向世界各国充分的提示和传递,但由于世界各国实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国家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够,未采取被我国证明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当前疫情正在中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继续漫延扩大,使各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难以招架。疫情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应对疫情给各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疫情诱发的经济次生灾害在全球形成共振必将重创对全球经济并造成深远影响。在毫不放松防控的同时,重新检视和补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就变得非常必要,而财政支持是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在危机预防和防控,应急物资安排调度,对困难群体和企业的经济纾困救助、经济复苏以及相关科研和研发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均离不开科学的财政支持体系的有效运行。为更好防控公共卫生风险,需切实发挥财政支持的支撑性作用。
2 我国财政支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具有不可预知和破坏力强的特点,特别是2003年SARS疫情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针对SARS的经验教训,我国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较疫情以前有较明显的改进。近年来结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能力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在财政支持方面,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国家在防疫应急物资生产与调拨,人员医疗费用报销,疫情防控专项补助,研发活动财政资金支持,防控活动组织保障等各方面的财政支持等方面,都较2003年应对SARS疫情时力度更大。这首先得益于我国快速发展综合国国力日益强大;其次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体制优势;第三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初见成效。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财政支持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
一是对公共卫生危机“黑天鹅”事件的财政支持准备不足应对较为被动。所谓“黑天鹅”是指发生概率极小,而一旦发生,危害较大并颠覆以往认知,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它的骤然暴发,就是一场典型的“黑天鹅”事件。这次新肺炎冠疫情,一开始武汉对它的重视不够,公共卫生危机防控应对较为迟缓,配套的财政支持也就不能及时运行,抗疫形势一度非常严峻。为控制住疫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得以采取封城封路等防控措施,为此付出了极为高昂的经济代价。
二是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配套衔接的财政支持体系尚未健全完善,支撑能力不足。在2003年SARS疫情过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机制发挥作用最终得落脚到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尚缺乏一个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相配套的,包括应急管理组织建设、社会动员、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日常防控预警、宣传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纾困救助以及经济恢复等较为完备的财政支持体系。这就影响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统筹实施。
三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财政支持保障受财政能力制约较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由资金投入力度所决定,所需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从全方位、常规性和现代化防范的要求看,现有财政支持还难以充分满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需要,资金制约仍然是当前最大的瓶颈。这里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资金保障方面,地方财政保障能力不足,特别是欠发达或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负担能力弱,应急工作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使监测预警、应急培训演练、卫生健康教育、重点物资储备等各项应急工作难以开展,财政支持保障受资金制约较大,保障力度不够,削弱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文章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ggwsyyfyx.cn/qikandaodu/2021/042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