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乡村公共图书服务现状研究以凌城镇综合文
十九大,习近平书记强调“要加快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因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国家社会文化强大的重要根基。且公共图书服务建设对乡村在读儿童和老人意义重大。
1 凌城镇综合文化服务站、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现状调查
凌城镇位于睢宁县东南,面积为108平方公里,管辖19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约人。本文运用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访察三种方法,调查凌城镇公共图书服务的建设状况。
1.1 网络调查的官方状况
《睢宁县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按省标准完善175个村委会,全面建成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018年,凌城镇公布的已建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有19个,见表1。
表1 凌城镇已建成文化服务中心数量表?
表2 部分问卷问题及数据表?
1.2问卷调查村民的公共图书服务认识
本文对凌城镇村民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达95%。受调查者年龄分布为:20岁以下占20%、20-40岁占45%、40岁以上占35%,各年龄段较平均。本文选取问卷的部分问题及数据,深入了解村民态度。
据表2知,47%的村(社区)无公共图书服务,23%村民不清楚本村是否有公共图书服务;且仅有16%村民对现有公共图书服务满意。可见,乡村公共图书服务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不如官方公示的乐观。此外,67%的村民对文化有强烈需求;98%的村民渴望村(社区)公共图书尽快完成建设;若村图书室建成,有51%村民预想一周会去3次以上。可见,村民有巨大的文化需求,说明乡村公共图书服务存在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表3 凌城镇及村公共图书服务调研样本表?
1.3 实地访察图书服务建设状态
为反映凌城镇公共图书服务建设现状,本文选3个样本进行对比调查,为凌城镇综合文化站、一个星级和一个合格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容见表3。
2 凌城镇公共图书服务建设的问题分析
2.1 建设资金较少,重视程度不足
因本地经济发展落后,地方政府无法投入达标的建设资金,这是凌城镇公共图书服务建设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此外,地方政府只重视广场、公园等外部建设,未意识到公共图书服务重要性。
政府认为镇内青年人口流失严重,居住民多为老人孩子,则公共图书服务需求不高。但凌城镇在读学生近万,镇内仅两家书店,学生只能通过买、租等方式满足阅读需求。且镇内识字老人较多,大都无法使用手机,却可借图书充实自己。男性老人多对新闻、时政感兴趣,女性老人多对《圣经》、红歌需求大。由此看出,村民对公共图书服务有强烈需求。
2.2 图书配置不衡,资源浪费严重
各村(社区)的公共图书资源配置不均衡。政府投入资金,对村级公共图书服务试点进行建设。而其他行政村(社区)挂两张语录就完成任务,更有行政村根本不进行图书服务建设。
在乡村公共图书服务建设中,出现很多不合理现象,如:(1)群众不清楚文化站搬迁状况,不知道文化站、文化室作用;(2)少数合格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开放。图书室不开放,外加公共图书文化宣传不到位、文化意识薄弱等,少数公共图书价值也未被发挥。
2.3 人才匮乏,管理机制不完善
据调查显示,凌城镇公共图书服务的管理存在问题。(1)现文化站工作者为小学老师,不归文化站管辖,文化建设工作与文化站管理脱节;(2)文化站站长不知新文化站的建设资金、图书购入量、图书室规模等,说明文化建设权力与责任脱节;(3)文化站只有少量行政村文化建设照片,文化站的图书来源、流动、借阅等缺少系统记录。
3 改善乡村公共图书服务建设的建议
3.1 健全机制
(1)健全财政使用机制。乡村公共图书服务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经济投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转变对公共图书服务建设的歧视态度,增加资金投入,保障乡村人民的公共文化使用权。另一方面,地方要利用好政府已投入的专项文化建设资金,力争专款专用,保证公共图书服务建设资金不被占用。
(2)健全公共图书服务的管理体制。合理的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公共图书服务建设的快速进行。因此,乡镇政府急需明确管理责任、明确人员分工。可使文化站主管部门拥有自主权,专人负责公共图书建设;还可建立文化考核标准,强化政府人员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真正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写入地方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文章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ggwsyyfyx.cn/qikandaodu/2021/0625/744.html
上一篇:论公共空间的隐私
下一篇: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